"不同性质的企业,歧视程度有所不同。"刘小楠说,国有企业就业歧视最为严重。歧视主要集中在招聘广告、面试等环节。
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歧视,涉及性别、政治面貌、身高长相、年龄等诸多方面。
调查结果显示,有68.98%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;性别歧视的主要受害者为女大学生就业群体。有59.14%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户籍地域有明确要求。
45.96%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身高长相有明确要求,以貌取人的现象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较为突出。43.28%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年龄有明确要求,31.07%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有体检方面的要求,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进行体检。
乙肝歧视今年虽有所缓解,但调查表明,仍有20.45%的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大学生求职者是非传染病病原携带者。
调查显示,37.74%的大学生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就业歧视状况不能容忍,而59.66%受访大学毕业生认为可以理解。同时,45.10%受访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歧视现象无法避免,30.02%受访大学生认为虽然可以避免,但却没人管。
"这反映出他们一种悲观或无可奈何的心态。"刘小楠说,遭到就业歧视后,67.03%的受访者选择了无奈接受。